赛道介绍

聚焦数据要素赋能文化旅游,围绕公共文化资源数字化、文化创意产业IP、文物数字化保护等领域,推动数据要素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、文旅产品与服务创新、文旅品牌建设、智慧文旅等场景的应用创新,提升文化旅游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。
国赛赛题
-
01
文化资源数字化与开放共享
推进文化资源数字化采集,整合汇聚文物、古籍、美术、地方戏曲剧种、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数据资源,形成专题数据库或高质量数据集,实现公共文化数据的开放共享与跨主体流动,丰富公共文化数字内容供给。
立即报名 -
02
文化和旅游数据要素化探索
对文化和旅游数据的确权、评估和交易流通等环节进行探索,开展文化数据资产交易实践,支持文化创意、旅游、展览等领域加强数据开发利用。拓展数字技术在文化创意产业应用,提高文化资源创新效能,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及其衍生业态,创新文化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模式。
立即报名 -
03
智慧旅游创新发展
支持旅游经营主体共享气象、交通等数据,在合法合规前提下构建客群画像、城市画像等,优化旅游配套服务、一站式出行服务;通过公共数据开放共享、涉旅企业数据有序流通等形式,实现文化和旅游场所共享公安、交通、气象、证照等数据,支撑“免证”购票、集聚人群监测预警、应急救援等,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和治理能力。
立即报名 -
05
文物数字化保护
运用前沿技术,实现对文物进行全方位数字化保护与复原,借助保护修复、安全监管、文物流通等多维度数据,形成“文物画像”,让文物“活起来”。利用数字3D、全息投影等技术提升文物展示与讲解的游客体验。
立即报名 -
06
文物数据应用机制与技术
研发一套文物数据确权的技术解决方案,包括标准化确权模型和适用于文物保护机构的数字化工具。设计一个智能授权管理平台,包括智能合约模板、数据访问权限管理模块和授权记录追踪模块等。建立一个基于区块链或可信计算技术的数据流通平台,实现透明、安全、高效的数据共享。
立即报名 -
07
文物数据资源应用场景展示研究
构建多维度的文物结构化数据,运用知识图谱、多模态大模型、算法推荐等,完成从文物数据采集到科研、教育、游戏、动漫、文创设计等的多场景应用。同时,形成高精度、多模态、虚实融合的历史空间时序重建与人机交互解决方案,实现新型文物展示空间等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应用。
立即报名 -
08
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数字化保护展示
应用互联网、物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技术,提升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信息集成、日常巡查和社会监督水平。创新应用知识图谱、虚拟现实、数字孪生等信息技术,丰富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展示利用场景。优化实体展示空间,提升观众的实地参观体验,让受众在近距离接触历史文化遗产中增强文化认同。
立即报名
上海分赛特色赛题
-
01
深化全域旅游智能化
探索整合景区客流监测、交通调度、消费行为、社交媒体舆情、气象环境等多源数据,构建“数据+AI+场景”驱动的智慧旅游新模式,实现“千人千面”行程规划和差异化、特色化旅游产品开发供给;面向入境海外旅客,汇集整合跨部门、跨主体、跨文化数据,提供便利化旅游服务,提升入境游客文化体验;以打造可信文旅数据空间等新型基础设施为依托,打通旅游服务链上下游数据,探索旅游业数据产品化、规模化流通利用,助力旅游业全域智能化转型。
立即报名 -
02
助力城市IP品牌化
结合上海海派文化、江南文化、红色文化基因,重点探索多模态数据融合和高质量数据集打造(如历史建筑BIM模型、红色场馆VR影像、非遗技艺3D扫描、沪语语音语料库等),构建上海“文化基因”数据产品;结合生成式AI、VR等技术,助力城市IP产品的自动化、沉浸式生产供给(如红色记忆元宇宙动态剧情生成、海派美学数字艺术创作工具);并依托可信数据空间打通文旅、文博、文创产业链,实现城市IP保护与全球化传播的数字化创新。
立即报名 -
03
加速文创IP资产化
发挥上海文创产业优势,探索“游戏+影视+文旅”多模态数据流通与融合,基于游戏行为数据、影视收视数据、UGC内容数据等构建文创数据产品,跨界赋能文化旅游产品研发,利用区块链等技术实现数字IP与实体文创产品的双向赋能;打通文创IP开发、版权交易、衍生品变现全链条数据,实现文创IP的资产化,结合社交媒体热度、用户创作活跃度、衍生品销售数据等指标,探索动态IP价值评估与商业化路径规划工具等新兴产品和服务。
立即报名
赛道组织
指导单位:国家数据局
主办单位:上海市数据局、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
承办单位:虹口区数据局、虹口区文化和旅游局
协办单位: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(上海)有限公司等